2014年6月20日

汲色人-葉銘個展

 

文 / 劉士楷

色彩是甘泉、是美味,可以讓人快樂,讓人活起來。
                                                                                                                          -畢卡索

年輕時偶爾讀了夏宇的詩集,在一段文字中她這麼描述,「塞尚畫靜物-那些水果充滿了取捨決定。」當時自己熱愛的是文學,卻沒想到多年後藝術卻變成了自己主要的工作。五年前因為光之藝廊的第一屆徵件比賽,當我有機會接觸到葉銘的作品的時候,我想起了多年前讀到的這一句話,那種文字與圖像的同時共鳴,足以讓我心震顫不已。從那個時候起,與葉銘以及其畫作的接觸,是我一段印象深刻的發現之旅。

「取捨決定」這件事情上,在大千世界當中,葉銘究竟汲取了什麼當作他畫布上的色彩,這些汲取對於他而言又有何意義?從這些年的觀察來看,我可以談談我看到的三個變化。首先,原本看似直覺性的表達,變成了結構化的表達,在早期葉銘的人物畫中,我們總能看到非常多類似照片般的擷取片段,那些像是電影裡視覺暫留的一幕幕,你幾乎無法理解他們的前因後果,當時的葉銘只是忠於本意的將之記錄下來。但是到了2012年左右,葉銘有機會隨家人到日本旅遊,他卻可以在回國之後,將他感受的各種片段風景,用他自己的方式組合成特定的畫面,比如在「黃昏的稻草人」當中,我們可以看到那些稻田、房舍、竹架上的蔬菜以及田中的稻草人們,那是一種「意義」的構成,另外還有如同「烤米棒」那些人物的動作與表情,都是經過精心安置的,從這個起點開始,葉銘真正是創造了一些事物。

黃昏的稻草人_油畫、畫布_131x162cm_2013

再者,幽默感與同理心。我經常反覆的看著葉銘作品的創作,對於他思考的方式以及對於世界的見解感到震撼,「天使之家」裡面展開著翅膀,優雅跳著芭蕾舞的男男女女,「鬥牛」裡面專注的鬥牛士卻面對著一隻悠閒的在身旁散步的可愛小乳牛,仰或是「呼呼大睡」中人與狗仰著天,排成一列躺在床上睡得不省人事的愜意。看著這些作品,總讓我不由得會心一笑,這正證明了葉銘有顆非常柔軟的心,以及善於開玩笑的個性。在他的創作中,看不見負面的憂傷情緒、看不見暴力、爭執或者是自我認同的困境。取而代之的,是一派自然的輕鬆,無論在他的生活或他的畫作當中,都是那麼的悠然自得。

鬥牛_油畫、畫布_130.0 × 97.0 cm_2013
 
最後,回到作者本身,對葉銘而言,繪畫是一種解放自身的行為。據葉銘媽媽說,葉銘曾經在一段時間中,希望找到一本已經絕版的畫冊,可是市面上似乎早已找不到這本書,但是葉銘的堅持讓媽媽束手無策,只好讓葉銘將這件事用繪畫來做一個完結,就在葉銘完成了作品之後,似乎讓這整件事就這樣淡化了下來,由此可見,繪畫除了作為表達的工具之外,它也是一種自我滿足的過程。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這是出自於電影「一代宗師」裡的一句話,葉銘的創作,在這幾年當中,已經從一個「再現」事物的工具,轉而成為一種呈現思維的方式,這每一個畫面裡面,都有一個個關於葉銘的,深刻動人的故事在其中,這些都是葉銘念念不忘的一些東西,我們有幸,可以看到這些葉銘經過了「取捨決定」之後,所汲取關乎世間的色彩,而這些,相信也能夠透過畫筆與顏料,產生出諸多的迴響。

汲色填夢的少年­-葉銘


 
 
[眼睛]
卡里˙紀伯倫

有一天,眼睛說:”我看見這些山谷外有座被藍霧遮掩住的山,它很美麗,不是嗎?”

耳朵聽見了,專心的聽了片刻說:”哪裡有甚麼山啊?我聽不到啊! ”

手開口說:我試著去摸它或感覺它,都是徒勞。”

鼻子也說: ”沒有山,我聞不到它。”

然後,眼睛轉向別的方向,他們全都開始討論眼睛的奇怪錯覺。

他們說: ”眼睛肯定出了甚麼問題。”

 
JOE的眼睛一直在這個世界旅行,所見所聞的景色,被記憶在一張張畫布上,但那畫面並非你我所想像的模樣,他的眼睛如同紀伯倫的詩句般,不是凡俗世界的你我可以看見他所看見的;多主題式的創作方式,內鍵的繪畫密碼,顯見他的創作方式是可以生活化的,也可以是自由想像的,或者是他對世界更美好的期待,這其中透露出他的探索及成長過程,真真切切的經歷了許多的發現和轉折,很高興在這些轉折中我們能參與其中,發掘、關懷、協助、期待、驚喜、興奮和與有榮焉。
 

這次『汲色人』的個展,四個空間同時展出同一個人的創作,是光之藝廊的創舉,以2013~2014年的作品為主,再集合一些未展出過作品,一個前哨展再加上三個藝術空間同日開幕,並發表葉銘的第一本個人畫冊『汲色人』,是一個繁複的工程,在舉辦第四屆光之藝廊創作獎徵件比賽的同時,又處於人力青黃不接的狀態,兒子俊瑋年初出院後採居家照護,經常要做醫護的處理,對我而言也是一個極大的考驗,但我們不輕言放棄,日本文學家遠藤周作曾說:「良善與公義只有在界限上才真正顯出意義。」為了光之藝廊的使命和宗旨,大家全力以赴。謹此,祝福葉銘在藝術生涯能夠繼續發光發亮,為所有特殊身心樣貌的族群立下標竿,成為一顆溫暖又閃爍的星星。

 

2014年6月15日

色彩斑斕的萬千世界--葉銘



當初會讓他開始畫畫,是想讓他更有事做。四年多下來,姑且不論得不得獎,感到最欣慰的就是我不用幫他洗筆,在每次畫完後的收拾及善後皆由他自己完成並做的很好。回想第一次畫油畫,上完課後,我幫他洗筆,一堆筆洗好久。心裡很心酸,很懷疑他做得來嗎?事實證明我們的孩子,只要給他機會,給他時間,他是辦得到的。教養這種小孩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斷的教,累積他的經驗,總有一天他會讓世人驚豔!

最近常突發奇想,認為我們的孩子是天生的明星,不善言詞、交際、孤寂。他需要一位好的褓母告訴他幾點要做甚麼事,需要一個經紀公司打理他的事業。而他只要站上舞台,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superstar。在他的領域裡發光發熱!
 
那麼一切的一切也許就不會那麼嚴重、沉重吧!

2014年6月14日

【汲色人】葉銘個展

展覽日期 \ 2014 / 6 / 21 (六)2014 / 8 / 2 ()
開幕茶會 \ 2014 / 6 / 21 (六)  2:00PM (光之藝廊)
展覽地點 \ 光之藝廊  (台中市西區美村路一段492號)
                      1:30PM-7:00PM(週日、一公休)
 

                    真永藝術空間  (台中市西區中興街47號)
                      10:30AM-6:00PM(週六、日公休)
                   
                    亞米藝術  (台中市西區向上路一段79668)
                      10:00AM-7:00PM(週日公休) 
自閉症畫家葉銘《汲色人》個展,將於621在台中的光之藝廊舉行開幕。此次展覽為20132014年間新作,多件畫作都是百號創作,而且數量豐沛,主辦單位特別安排「光之藝廊」連結「真永藝術空間」、「亞米藝術空間」同步展覽。
 
英國羅浮堡大學創作理論博士李明學老師表示:身為一位自閉症的創作者,與外在世界失去了語言溝通的連結,當精神與肉體被束縛於某種當下時,畫面出現的鮮明色彩與不拘小節的形象,也許是其探索與認知世界的方式。先天的不同並沒有給葉銘的創作帶來任何的阻礙,反倒是這不同的起點,使得他的作品有著獨樹一格的活力、任意性與魅力,帶給觀者愉悅與鮮明的視覺感受。
 
葉銘對繪畫的天份,於2010年參加台灣身心障礙藝術發展協會所舉辦的第一屆光之藝廊創作徵作比賽開始展露,他以極其厚重且近乎泥濘的油彩顏料逐層堆疊在畫布上,描述所看的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群」,讓評審們非常驚豔,一致認為葉銘在藝術上極具潛力,未來發展不可限量。
 
葉銘獲奬後,光之藝廊特別為他舉辦首次個展《聽我說你們》,從此信心大增,更有自信的放膽創作,讓葉家人備感欣喜,他的父親還貼心的將新竹住家十多坪的健身房改為畫室,葉銘得以有更大的揮灑空間,屢屢創作出100號以上的油彩大畫。2011年,北京大學藝術學院一行人到光之藝廊參訪,就相當欣賞當時只有十七歲的葉銘創作,並收藏了兩件作品,至今還掛在北京大學藝術學院的燕南園文創中心;2012年,葉銘前往上海參加海上文中心舉辦的《藝在言外》展覽,參展的作品幾乎全數被收藏;此後參與20122013年的台北亞洲青年藝術博覽會,同樣獲得許多收藏家的青睞。
 
繪畫對於葉銘的成長歷程,影響頗大。葉媽媽曾在一次畫展之後笑著跟大家說:「葉銘在學校跟人打架了耶!」打架是件好事嗎?對葉銘來說,別具意義。原來,他過去缺乏使用言語與人溝通的能力,以致因為誤解,常莫名遭到同學的恣意捉弄,即便如此也不會加以回應,直到接觸繪畫之後,媽媽說,葉銘才開始對自己的人際關係產生信心,「我是一個畫家」自我認知亦慢慢變得清晰了,他會對於他人做出回應和反擊,自然是件進步的行為。
 
葉銘爸爸分享一個感動人的小故事說:有一天早上,他準備出國洽公,太太喊著快點出門,要不然會趕不上飛機,他匆匆下樓急著出門,沒想到葉銘站在門口等著他,見面一開口就問「爸爸,你要去哪裡?」極其平常的一句話,卻讓葉爸爸一下子愣住了,因為葉銘先前願意開口,總是短短一兩個字,從來未曾單獨的對他說出完整的一句話;這短短的七個字,葉爸爸足足等了十八個年頭,當時心中的欣喜和安慰,簡直不可言喻。葉爸爸說,葉銘在人際關係方面的進步,跟他的作品受到肯定與讚賞,絕對有非常大的關聯。
 
台灣身心障礙藝術發展協會理事長吳景柔表示,讓身心障礙的朋友能得到天賦的自由,展現其生命的價值,是協會成立的目標,歡迎社會大眾踴躍來欣賞葉銘的精彩創作,進行一場心靈的交會,看看一個自閉症者眼中不同的世界,和他對生命特別詮釋與喝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