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2日

《桃李不言》陳明德、蘇琬婷雙個展

策展人/張宗元

陳明德叫我不要寫太理論的東西,他不喜歡,我也不喜歡。所以,這不是篇短評,只是隨筆。

2014年,在《慢風景-陳明德2014個展》裡,我收了一張陳明德的油畫。畫不大,10號左右,內容是台灣隨處可見的尋常風景。天空佔了畫面的一半,接著是1/8的山,1/8的房子,1/8已經收割的稻田和1/8的馬路。很普通,很安靜。

平凡的主題,透過厚實打底,薄塗堆疊和細碎重複的筆觸,整個"物件",寧靜卻有力量。物件?沒錯,從繃畫布到打底,連畫框也是他自己做的。觸感細緻,不扎手,很紮實,有份量。還有還有,畫的背面有張紙條,詳細記載著創作的年份、畫布的成分和使用的工具材料(很像博物館典藏的編碼資料) 。

該怎麼來形容上述的創作行為呢?是龜毛!

『我的創作動機,是人為的,但創作的過程,卻是自然的。』
他時時享受作畫時的孤獨,享受打底時的煩躁,享受鋸框時的粉塵瀰漫,只因為:

『人造比自然困難太多了!所以要快樂享受!』

在他眼裡,人造的房子蓋完,經過風吹雨打,牆壁"自然"就會老舊,慢慢的斑駁掉色;金黃色的稻田收割後,"自然"就會看見一片光禿禿、灰褐色的空地;因為澎湖的風很大,所以電線杆就會"自然"的被吹歪一邊。因為人造的比自然生成的困難太多,所以他畫生鏽的鐵皮屋、整理後的空地、歪斜的路標。在他的作品裡找不到人,因為他只畫人在生活後所留下的痕跡,"自然"的人造風景。


就因為太普通,太規律,太自然,像是小學生的函數填空:天空→樹林→房子→馬路→天空→樹林→(    )→馬路。我們應該可以很輕易的把"房子"填在空格裡,可是卻說不出他畫中那排建築的地點是在哪裡?而那片蔥鬱的樹林又是在哪兒?這種似曾相似的感覺像是一種符號,擴散的符號,跟我家後面新建案的文宣一樣,『有意境,無界限』。

"True beauty is not made,it is born naturally。 " --- Sori Yanagi (柳宗理)

用日本工業設計大師的話來形容陳明德的畫好像有點奇怪、矛盾,但以他的創作歷程來說,卻是自然不過了。他不只是畫家還是個工匠,一個什麼都想做的現代達文西。

如果說陳明德的畫是一種寧靜的、洗腦式的境界,那他老婆蘇琬婷的畫就像是燃燒的小宇宙。

"燃燒吧!我心中的小宇宙!"這是卡通聖鬥士星矢裡的經典名言。

勇敢、熱情、明亮的星矢,燃燒自己的小宇宙,守護了雅典娜與好友,打敗了暗黑冥王,這種類似童話般、卡漫式的故事情節常常出現在她的作品中;只不過在畫面上,你完全看不到英雄或公主的具體形象,因為所有的形體都一個個回歸到細胞般的單一個體,或自體無限放大,或完全扭曲變形,既像擁抱又似鬥爭,是自然科學雜誌裡,那種宇宙大爆炸後的精彩畫面。這種絢爛與驚艷,是生命的起源,是作畫的純粹。

琬婷用的顏色很大膽,不管無機有機的顏色她都用,畫室裡滿滿的壓克力顏料,螢光金蔥也比比皆是。像是剛學畫的小孩,拿起筆來,什麼顏色都好,什麼地方都塗,是童趣,是純真。如同陳明德所說:

『作畫呢,我是無色不調,而她是無調色。』

我曾經問她:以這種類似原生、細胞、血管、神經般的圖樣作畫,明明是可以做無限放大的,為甚麼要在有限的畫框或刻意製作的造型邊框下完成?

『我想在有限的情況下做無限的擴張來完成作品,就如同我們的身體,雖然是被限制在"人"的軀殼中,卻可以完成無限的可能。』

『畫布對我來說只是個介面,時而有意識時而無意識,一筆一筆慢慢的畫,直到我認為夠了。』

一個是簡單自然卻情感外放;一個是熱情澎湃卻自我收斂。真是有趣的組合啊!這對畫家夫妻。

一如前文所說,我不想對陳明德或蘇琬婷的作品加諸太多的個人情感或批判。好比『不解釋』一詞,經常出現在我好友在Facebook上貼圖時的標題,既然圖像都看到了,用心體會就行,又何必強加註釋呢?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展覽日期7 / 10() – 8 / 30()
開幕茶會7 / 18() 下午三點
展覽地點亞米藝術(YAMI ART SPACE)
展覽地址台中市西區向上路一段79668
開放時間10:00-19:00 (週一休館)
聯絡電話04-23012252 ; 0922-00554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